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全国碳市场运行1周年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初见成效

来源:中国网 2022-07-14 19:02 阅读量:5099   

分享

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周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初见成效。

专家建议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改善。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开始网上交易起,全国碳市场将运行一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3日收盘,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约1.94亿吨,累计成交额约84.9亿元,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碳市场

北师大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步上升效果明显,促进了温室气体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3日收盘,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约1.94亿吨,累计成交84.9亿元其中,首个业绩期基本达到预期,业绩完成率为99.5%截至2021年12月底,发电行业共有2162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每年约45亿吨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1.79亿吨,累计成交76.61亿元

全国碳市场上线以来,最低收盘价41元/吨,最高62元/吨碳价48元/吨起,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54.22元/吨,较7月16日开盘价上涨13%截至7月13日,收盘价为59.1元/吨,较首日开盘价上涨23.1%

碳市场运行以来,在制度规则和基础设施方面基本达到了预期,作用正在逐步显现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市场化手段,碳市场的顺利启动和运行促进了碳排放的显性隐性成本,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优化了碳排放的时空资源

吴琦表示,碳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将技术和资本引入绿色低碳领域,促进先进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项目交易和各种衍生品交易,与碳金融相结合此外,全国碳市场的抵消机制有利于促进林业碳汇和新能源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许多林业和新能源项目,通过林业碳汇和新能源项目获得效益,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碳排放交易体系已初步形成,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在吴琦看来,全国碳市场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涉及的领域和市场主体有待丰富,当前交易活跃度和金融化程度较低,第二,碳排放和交易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碳立法滞后,三是碳排放和交易数据不统一,碳排放核算标准不明确

宋也认为,碳排放统计指标体系,核算体系,评价体系等应用规范和标准还有很大的完善和推广空间同时,大宗协议交易主导碳市场交易,挂牌协议交易较少,交易主体过于集中,市场活跃度明显不高

在谈到如何进一步推动全国碳市场发展时,宋建议在交易市场引入竞价机制,重塑碳市场价格的动态调整功能,推动碳价格基本反映碳减排的边际成本,避免碳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价格扭曲同时,建立和加强碳市场统计,核算和评估体系,确保碳排放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碳市场配额现货交易品种的基础上,建议开发多种碳金融产品,同时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的积极性,为碳市场提供更加可靠的资金保障。宋对说:

吴琦认为,加快碳市场发展,需要加快完善相关制度规则,推动从能源消费双控向碳双控转变伴随着碳排放核算,计量和报告体系的完善,能源消费的双重控制将转化为碳的双重控制,这将进一步推动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融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行业,有序扩大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等合格市场主体,形成多层次市场格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