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助力构建艾滋病高质量防治服务体系我国已建立初筛检测实验室4.6万个
来源:中国网 2022-03-14 16:15 阅读量:19811
今年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推动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和传染疾病的高质量防控成为重要议题,长期以来,艾滋病作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一直是公众持续关注的热点。
日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郝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清峰,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就如何高质量推进艾滋病防治服务体系,助力2030年终结艾滋病话题进行研讨。该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应治尽治策略,让艾滋病成为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
伴随着最近几年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的出现,以及艾滋病防控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HIV已经从致命性流行病转变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基于大量的研究结果,全球抗艾滋病领域已经达成了“发现即治疗”的共识,确立了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以维持病毒学抑制,预防病毒传播,减少艾滋病相关疾病,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患者寿命的核心目标。
郝阳表示,2021年6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承诺到2025年实现一系列新目标,以期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终止艾滋病流行的目标,就是要大大降低艾滋病作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威胁,这对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与我国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相辅相成。
提及目前艾滋病防治的总体情况,陈清峰强调,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全国的艾滋病疫情依然保持在低流行水平我国艾滋病防治的服务网络在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也在提升,截止2020年底,我国已建立艾滋病初筛检测实验室4.6万个,自愿咨询检测门诊1.1万家,实现了艾滋病检测的普遍可及性同时,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这一目标,遏制艾滋病的新发感染是关键因素,安全有效的预防成为降低HIV感染风险,遏制HIV传播的关键
在疾病防治方面,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李太生表示,如今很多人依然对艾滋病有恐惧心理,这就造成一部分高危人群不敢检测而影响了早期发现和治疗,因此,如果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做检测,如果在暴露之后尽早阻断,48小时之内阻断成功率可以达到99.9%,最多不要超过72小时,越早越好即使阻断失败,或者发现已经感染,医生也会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的方案
提升创新药可及,满足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新目标
如今,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逐渐进入免费药+医保药+自费药三驾马车的联合管理时代,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艾滋病防治的中国模式,多层次满足了患者不同的治疗需求。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是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即鸡尾酒疗法。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已上市抗HIV治疗药物30余款,根据药物作用靶点的不同,这些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INSTIs),融合抑制剂(FIs),CCR5受体拮抗剂等。
蔡卫平表示,伴随着使用更加方便,毒副作用更低,疗效更强的抗病毒新药出现,HIV感染者对于治疗和健康的要求会更高,他们越来越注重选择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且服用更方便的创新药物以提升自身生活质量,如今一些创新药物也已被纳入医保报销,减轻了感染者的治疗负担不过,各地医保报销范围和报销方式仍然参差不齐,确保医保政策快速落地实施成为当务之急
金方千认为,未来HIV治疗方案的发展趋势一定是药物毒副作用小,耐药屏障高,且服用简便的单片复方制剂,我们期待通过积极推进新的预防和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创新,提供更高效,更安全,可持续的艾滋病疗法,提高药物的可及性,帮助更多HIV感染者与患者战胜疾病他表示,与艾滋病的斗争正如当下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不仅依靠技术和药物本身,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公众健康意识提升,扩大检查和诊断的效率,加强综合的预防,同时也要消除社会歧视,创造更公平的医疗环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点推荐
- (2022-03-14 16:15)用行动践行两会精神用实效诠释初心使命中国
- (2022-03-14 16:15)两会再提“减碳”,新能源都市物流谁将领跑
- (2022-03-14 16:15)Ouster发布Chronos,最新车规
- (2022-03-14 16:15)摩托罗拉edgeX30屏下版真机官方自曝
- (2022-03-14 16:15)特斯拉的完整自动驾驶套餐变得更加昂贵